共享充电宝的独角兽未来:标准电池网络
来源:E网赢 日期:2017/10/21 13:54:2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共享充电宝的独角兽未来:标准电池网络
来源:亿邦动力
顺着共享经济的思路,出现了滴滴,出现了共享单车,但到共享充电宝时,观点出现了剧烈分化。早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我就在思考这个项目,设计出了商业模式并申请一系列专利。虽然现在似乎错过了,但不妨分享一些思考,更何况,重资产模式有后发优势。限于篇幅,先撇开现有项目模式的诸多疏漏之处,谈谈未来到底如何。
古老的电池
电池行业的三大常见新闻: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更好,充电时间更短。但实际情况却大不一样,电池还是那个样子,并没有出现飞跃性的发展。
这是为什么?首先,电池除了储能的部分,还有不能储电的辅助剂、粘结剂、外壳等。电池越小,这部分的体积占比就越大。于是,新材料提高2倍,做成电池只能提高1.3倍。实际上,过去十几年,电池的进步主要靠提升储能物质的比例来实现,而不是新材料。至于热门的石墨烯,用骗局+石墨烯去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其次,商用电池,要满足稳定、安全、成本等多项约束,实验室成果与商用距离很远。说到底,电池难突破最根本的原因是,电池的原理是化学,越古老的原理就越难突破。
其实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功耗。简单的说,要处理的信息越多、越快,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手机功耗平均为1-1.5瓦,而笔记本的功率是60瓦,台式机可高达500W。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手机、移动计算,可穿戴设备的设计,都受限于电量,做了折中--不是现在电池刚好处于瓶颈,而是基于现在的电池性能,手机的性能才被折中设计成现在的样子,刚好马马虎虎用一天。电量是因,手机性能是果。
个人移动时的能量需求,显然还远未达到顶峰。VR、4K、手机投影、虚拟键盘,这些现实的应用,都被电量限制住了。以后,折叠屏出现,手机会更加电脑化,实际上,高通已经开始涉足这个市场,手机的笔记本化是一个趋势,手机会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那时会不会需要投射一个激光键盘到桌面呢?再往前,AI要求的实时连线与计算能力,都需要更多能量。所以,电池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立即被新功能消耗掉。未来的手机同样会像现在一样做出妥协:马马虎虎用一天,经常没电。
现在的无线充电分可分为四种,电场耦合、电磁感应、电磁波、磁共振。电磁波充电距离长,苹果最近热门的wifi充电专利,就属于电磁波充电,而家用路由的功率仅0.1瓦。手机充电器一般是5瓦,给10个人同时充电,就要50w的发射功率,考虑到电磁场在空间的分布,效率按10%算,发射器需要500W,和一个微波炉差不多,健康风险明显。所以,它被称为太空电力传输方式。
电磁感应方式、电场耦合方式距离短,仅数厘米。磁共振方式,距离最大,能达数米,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式,但对线圈位置也要求偏离不超20cm。所有的方式都是在替代掉线的同时,对位置有更严格的要求,离随意舒适的坐到座位上,或公共场合中随便走动的同时就能充电的预期还相差太远,并不比线更方便与舒适。更重要的是,这四种无线充电方式,都不是基于最新发现的原理,而原理越老,飞跃性突破就越难。
某种程度上,没电是一个人性问题,从收音机、BP机、到大哥大、彩屏、智能手机,都没摆脱过没电的窘境。不过,人性和技术的问题,正是商业模式的机会。
技术的暴力叠加
特斯拉共用了7000多节松下18650,还计了一套庞大的监控系统。这也是特斯拉的技术精华。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刘慈欣在三体里面提到过的,"技术的暴力叠加"的方式,是用连弩来模仿机关枪。的确很low,但却未必没有商业意义,特斯拉就是最好的证明。
充电宝网络,也是一种暴力叠加,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电池局限与移动计算对电量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它一定程度解决了续航问题时,就会反过来影响、释放手机的设计,对充电宝网络的需求与依赖就会被进一步的创造出来。市场会变得更大。顺着这个思路再进一步。逻辑上,顺利成章的,我们就会得到标准电池网络的概念。
标准电池网络
谷歌眼镜,失败了。续航是一个原因。体验不好、性能达不到,也与电量有关。谷歌曾设想让谷歌眼镜用7号电池。高大上的谷歌眼镜选干电池这么low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干电池随处可得。直到S5,三星都是可更换电池设计。这么设计是为了增加续航,但携带多块电池还是麻烦。那如果有电池网络作为支撑,像干电池那样随处可得呢?
显然,如果充电宝网络像干电池那样遍布城市,就会反过来影响手机、笔记本、可穿戴设备、还有玩具、飞行器、相机等等的设计,进而演变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可直接使用的电池。标准化之后,不再是充电宝里由3.7转变到5v,5v再给手机充电,在手机内再转化为3.7v,而是直接3.7v的电池,吸附在手机后面,通过手机机背的触点联通。由于没有转化部分,很薄很轻、电池的利用率也提高了。便利店、地铁站、餐厅、随借随还。用完这一片,再取一片,贴合上。兼容标准电池的手机由于续航约束更小,可引入更多新功能,如投影、虚拟键盘、4K,在手机硬件同质化的时代,这些卖点的竞争力自然无需多言。
除了移动计算,标准电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轻动力类的玩具、保温类的保温奶瓶等。2014年中国干电池产量大概320亿节,200亿产值,除去遥控器等低电流应用,照明、玩具等轻动力肯定占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否可以被新的标准电池网络替代掉呢?当然,标准电池的型号会比干电池多,比如,标准化的电池,针对笔记本5种,手机10种,可穿戴设备5种,飞行器5种、玩具5种等等。
干电池的本质,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移动能源的古老体系。这种体系落后了。除了性能的落后,价格也不便宜。除了能量密度之外,电池还有一个指标,"价格能量密度"。5号干电池,1.5V2000mah,3WH电量,两节6WH,4块钱。锂电池,3.7V3000mah,体积重量更小,电量11.1WH,价格40块,可以用800次,每次5分钱。4块钱与8分钱之差,就可以用来支撑分发与回收的成本。以前这在技术与商业上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有了智能手机、物联网,事情就变了。假设租用价格为2元,对消费者来说,价格便宜一半,体积重量更小,电量还大一倍。
2015年,中国安卓手机销售额为6000亿。一个城市,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电池网络,按上海估计,一年要3000万。全国算30个上海,6亿人,9个亿的资金,也就是说,手机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点五,每部手机价格提高3块,就可以全免费的解决手机续航问题。这还没算这个电池网络可以支撑的其他用电器,其他用途,还有广告收入等。
干电池诞生,距今已160年,人类所需电量在突飞猛进,干电池作为一种不可回收的移动能源网络是否有变革的可能呢?谷歌眼镜放下身段来俯就干电池,那么干电池为什么没有可能革新来迎接移动计算时代呢?起码,在物联网的支撑下,这是有想象空间的。而当这种电池网络出现,续航问题被解决,无人飞行器、相机、手机的耗电会增加,功能会变多,电池网络的市场价值会比现在更大。
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在电池网络中,废弃电池都能被完善的回收。首先,电池新材料可更少的考虑污染问题,其次,可有效回收昂贵的稀有材料,降低成本。所以,在标准电池网络系统中,这些新材料在环保与经济上才是可行的。
基于电池标准的制定以及其规模效应,这个网络的拥有者必然是全球性的。谁拥有网络,谁就是全球电池标准的制定者,电池技术的领导者,甚至是各种移动耗能设备的标准参与者。这正是中国有比较优势,适合做的事情。说到这里,是不是闻到一点独角兽的味道呢?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市场上的融资总额,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当然,如果这事成了,不管我是否参与,起码我第一个提出来的,可自称标准电池网络之父。共享购 http://www.gongxianggou.com
共享单车的故事是替代掉所有自行车,共享充电宝的故事是标准化电池网络,虽然,它的开头看起来那么的low,但最后却很可能比共享单车还大。不过,这也意味着,一开始的基础模式就得考虑这个前景,谁占住基因先机,谁才有前景,而现在大家却都想着赚几个租赁钱,去追求不可实现的最快回本模式。那么,有不有一种模式能兼具标准电池网络基因与当下更低成本更高体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