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共享经济”的金字招牌
来源:E网赢 日期:2017/10/21 13:54:17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珍惜“共享经济”的金字招牌
来源: 新华日报
自从中国的“共享单车”取得商业模式上的突破之后,“共享经济”日益得到了国际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共享”两个字成为潮流用语,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开始出现。
商业上的创新精神无疑是值得嘉许的,我们应该鼓励有想法的企业大胆实践,创新推进共享经济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出现了一种“蹭共享”的暗流,“共享”成为了一种“万能外衣”,好像什么东西都能披上这件外衣变成“共享XX”,模糊了“共享经济”探索的方向。
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类似“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这样的事物。听起来挺方便,用起来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不就是租赁商业模式吗?“共享篮球”这种只能固定在篮球场周围的“共享点”,和一个出租篮球的摊位区别又何在呢?有论者已经说得很明白:冲着向别人收租收押金的目的去的,然后再买一批全新的资产投放出来的方式根本不叫共享,就叫租赁!
再比如说“共享冰箱”,公共场所放置,手机扫码开箱拿吃的。可是街头的自动售货机,现在也是可以扫码买东西的啊!又有何核心区别?这样的“共享”恐怕看不出多少创新之处,更像是旧酒装进新瓶子里,换个包装蹭热点,假装高大上而已。
第二类,以最近的“共享睡眠舱”为代表。“共享睡眠舱”这种新鲜玩意有北京记者去体验了下,实际上就是设置在地下室里的一张床铺,提供一套一次性的床上用品,还有耳机和小电扇等物件,“外观很像胶囊旅店”,收费是6块钱半小时。这让人想起某位地产大佬在一次演讲上提出“共享房屋”的概念,结果新闻刚出来就被网友调侃“第一次听到把钟点房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的”。话虽刻薄了点但也不无道理,看看那个“共享睡眠舱”,是不是真是钟点房的意思?
当然,“共享睡眠舱”可能价格比钟点房低,来去也方便一点,勉强算有一点“创新”。但是它却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旅馆、酒店的钟点房,都是经过正规的消防、卫生等检查的,“共享睡眠舱”经过这样的程序吗?一次性的床上用品,卫生谁来检查?上一个人睡过之后,谁来打扫?入睡的人要不要登记身份证?如果登记显然麻烦,不登记又带来社会治安隐患。要把这些管理问题都解决了,怕就得有专人在旁看管、打扫,结果“共享舱”实际上成了“迷你钟点旅馆”,这已经脱离了共享经济的特征了吧。
第三类就更不好了,几乎可以直接算骗局。比如某地的“共享雨伞”,押金19块,半小时收费5毛。投放之后,大约3万把“共享雨伞”有去无回。有意思的是,提供伞的企业负责人还表示“本来就希望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结果微博上有人公开了这个秘密:“这应该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9.9元一把的伞卖19元,几天时间就卖了3万把,最主要的这还是无人销售,连人力成本都免了。”这实在让人无语。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核心在于把一方的“闲置”资源的使用权短时期内让渡给他人以获取回报,而获得短暂使用权的一方则利用这个使用权“再产生”价值。应该说,共享经济模式确实能代表网络信息互通时代的一个方向。目前全世界的共享经济中,中国的“共享单车”探索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的几大企业已经开始进军海外,某种程度上说,“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商标”,对我们在国际上的商业形象很有利。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珍惜自己打出来的“共享经济”的金字招牌,避免鱼龙混杂,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把什么东西,甚至只是营销上的忽悠手段都贴上“共享”标签一股脑儿推出来,过度消费这一创新经济模式的声誉,稀释其正面效应。另外,不少打着“共享”招牌的东西,瞄准的不是成熟市场的长期培育,而是短期的融资和风投,“赚一笔就跑”的心态很普遍,这不仅仅是骗局了,在某种程度上说还对金融秩序有影响,相关管理者一定不能忽视。
即使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也需要及时的监管跟上。因为共享经济得以存续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客户个人数据的采集,这个采集所产生的大数据库是信息时代最大的商业宝库。这个宝库能科学地用好了,对经济的规划和促进大有益处,很可能催生出创造性的经济模式来;而一旦变成泄露用户信息的源头,带来的危害也很可怕。上述的3万把“共享伞”,实际上已经让企业拥有了3万份用户信息。现在共享单车的用户数已以亿计,单靠企业自律和自我管理,恐怕难以胜任数据安全保护责任,相关立法应该及时跟上了。
李 军
共享购 http://www.gongxianggou.com
共享消费 http://www.gongxiangxiaof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