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得名的由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包括一些学者,都以为四川来源于四条河,并想当然地例举了四条河:如长江,沱江,岷江,嘉陵江。
其实,这是错误的。
四川得名的由来, 和它曾经的行政区划有关。
众所周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在郡县之上增设了州,此后几百年间,州就相当于省。
到了唐朝,设置道,道也相当于省。到了宋朝,设置路,路相当于省。
州、道、路最早都是监察区性质的,后来才转为行政区。
在四川,秦时设巴郡和蜀郡;汉武帝时,设益州刺史部;唐朝时设剑南道,后来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
到了宋朝,将四川一分为四,设立了四个省级行政区,即益州路(管辖今天的成都,眉山,乐山,雅安,茂县,绵阳等地,治所成都)、梓州路(管辖今天的遂宁,南充,资阳,安岳,富顺,内江等川中地区,治所三台)、利州路(管辖今天的广元,阆中,巴中和陕西汉中等地,治所汉中)、夔州路(管辖今天的万县,达州,忠县、涪陵,黔江、江津以及贵州遵义部分地区)。
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在一起,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为四川,四川也由此得名。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四川”的“川”字是“大河”的意思,顾名思义是“四条大河流经之地”。这四条大河也就是在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第二种说法才是靠谱的。“四川”这个名称最早还是起源于宋代,而不是起源于“四条大河”。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下图金沙江)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朝时置为巴郡、蜀郡、汉代叫益州。(下图为雅砻江)
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所以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这样,便有了“三川”。(下图为岷江)
后来由于宋真宗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汉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四川"的真正来源。(下图为嘉陵江)
综上所述,“四川”是因为巴蜀盆地四周高山环绕而中部平原或丘陵锦延这种地形而得名,不是因为具体哪条河或哪几条河而得名。一般巴蜀盆地可泛称“四川”,而其东西南北部又可称西川、东川、北川、南川或者是川西、川东、川北、川南。